WMC_e6 第六輯(G)Local Empathy System 全情定位漂浮系統

「漫遊椅子」邀請特約研究員體驗空間化的藝術 A routed roaming chair invites researchers to experience an artistic spatial journey

wmce6 2018.09.13 [新聞稿 | 即日發放][immediate release]

An auto-navigating chair that travels through his 7-part exhibition is artist NG Tsz-kwan’s special design, now inviting “intern researchers” to try out a different experience. Prolific multimedia experience designer Ng turns his service projects into an artistic spatial journey in his solo, [G]Local Empathy System, at Sheung Wan Civic Centre’s exhibition gallery on the 6th floor. Visitors are encouraged to sign up.  著名的多媒體設計師吳子昆,最近在上環文娛中心舉行了個人展覽《 全情定位漂浮系統》 ,希望利用其專業專長「經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 的多媒體語法,著我們意識到影像在鬧烘烘的都市生活裡無時無刻發揮著宣傳商品的遊說作用。吳子昆特別設計了一張「漫遊椅子」,歡迎觀眾預先登記成為「特約研究員」,體驗商用科技與藝術思維的空間結合。

日常生活裡無處不在的影像早已不再新鮮。小至手錶上的錶面顯示,大至高樓建築內外的LED幕牆,影像及媒體内容在公共空間的角落????呼喚著我們,巴士、的士、地鐵車廂、升降機及行人電梯皆有其蹤影……瀏覽電腦電視成為日復日的活動:訊息的來又去,Netflix 的串流電影,喜歡的新聞節目等,均同時展示於單一的熒幕上。

對於不斷推陳出新的顯像媒介,大部份人都會認為它們是以便利生活為目的而開發的影像產物,同時亦為愈見清晰的效果及迅速的讀檔功能而感恩。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顯示媒介的外型、體積 、功能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感知,甚至是一時代的影像面貌?

體驗設計 設計感知

翻看吳子昆的個人簡介,不難發現他是一個藝術及設計俱佳的人才。於九十年代尾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及後赴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修讀設計碩士,對吳子昆而言,兩種學科的教育豐富了他今日的創作。他笑言,縱然平日為不同公私營機構設計互動展示裝置,他都在一些細節裡投入自己的藝術思考,有時是對事情展現的執著,亦有時是想探索觀眾感知的嘗試。在收到個人展覽的邀約後,他決定全面發揮藝術的批判思考,製作一個奇特的影像觀看經驗,讓觀眾重新思考眼前大大小小的屏幕,感受與屏幕遠近之間的不同感知。

在略大的展場裡,藝術家擺設了一個個不同的影像裝置,當中運用不同的媒體工具,小至五寸顯示屏,大至十一米長投影;當中有白色,灰色,甚至半透明的投影幕;亦有點距小的陰極射線管(CRT)電視,和以LED燈泡組成的大幕牆。紛陳的裝置,除了是不同的視覺體驗,亦是時代回顧。從另一角度看,整個展場就是一件大作品,由吳子昆精心設計,把眾多的裝置串連成為一段重學習新「看」的旅程。

要突顯各種影像工具的獨到之處,藝術家以物件的特性出發,再尋求合適的影片放映。在這裡,製作模式簡單,劇情明快的六十年代粵語電影,就成了藝術家手上的實驗元素。摒棄了原有的劇情,藝術家剪輯了通俗劇電影中哭笑怒罵的片刻,放置於媒體「容器」裡,放大、縮小、循環播放、減慢,熟悉的橋段情節皆「活化」成意思曖昧不明的影像 。

除了設計影像內容及其呈現手法,藝術家更將展覽經驗的操作延伸至觀眾的行為模式。《全情定位漂浮系統》展覽裡,藝術家設計的「系統」包括一張特製電影院機械椅,椅子會沿地面舖貼的軌道移動,並接載觀者經驗影像,停留時間、前進、後退及旋轉,均由電腦程式操控。如果鏡頭、聲效運用可以渲染情感的話,藝術家設計全面的經驗操作 — 流動觀賞系統會否改變他們對影像的理解?藝術家特意省卻裝置旁的作品介紹,鼓勵觀眾獨立思考個人的展覽經驗。

重新定位:有計劃的溝通到自由探索

正因為眼前的影像片段支離破碎,觀眾更著力在觀賞的過程中發掘新的意義,有的嘗試建構情節,有的著眼於六十年代的人和事,有的會以批判的目光,詮釋藝術家舖墊的「情感」路線。

在這裡,藝術家重申作品背後沒有單一的訊息,歡迎觀眾對於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於創作者而言,他更希望展覽能引起觀眾對於顯示媒介的關注,明白影像語言和展現手法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日常生活中接收的資訊,亦是兩者相互之間的影響。吳氏指出,不少電影工作者開始用手機拍攝影片以切合手機另一端的觀眾的操作環境,拍攝手法亦隨之而變。近鏡的運用愈見頻繁,構圖內的對比愈見鮮明,節奏明快,短鏡頭,皆為受干擾的流動觀賞經驗而服務,同時亦是流行影像的美學元素。

由於展覽場地限制,機械電影院座椅現只讓展覽研究員乘坐。如有興趣,加入展覽研究員計劃,請留意下列網頁(https://www.eventbrite.hk/e/wmc-e6-glocal-empathy-system-researcher-programme-129-209-tickets-49773256149)

《全情定位漂浮系統》為本地媒體藝術研究及創作群體文字機器創作集第六輯展覽系列「象裡有象:通電造影」的首個展覽。整個展覽系列由2017年香港藝術發展年獎年度藝術家(媒體藝術)得主黎肖嫻博士策展,以1970年Gene Youngblood 提出的「膨脹電影」概念(Expanded Cinema)為起點,邀請四位資歷、關注和理念有所不同的媒體藝術家 ── 吳子昆、羅海德、王鎮海、楊鳴謙,各自編寫廿一世紀的影像研究,不單以展覽的形式發表;為期三個月的媒體藝術展覽系列,亦是藝術家實驗電影的行動研究,將會打開觀眾對影像媒體的認知和想像。

詳情摘要如下:

《全情定位漂浮系統》- 吳子昆
展期: 01.09.2018 – 20.09.2018
開幕: 01.09.2018,晚上六時半至八時
地點: 上環文娛中心6樓展覽廳
開放時間:早上十一時至晚上七時

《歧路結節,開合解謎》- 羅海德
展期: 26.09.2018 – 15.10.2018
開幕: 26.09.2018,晚上六時半至八時
地點: 上環文娛中心6 樓展覽廳
開放時間:早上十一時至晚上七時

《假如速度與跑姿換腳幅度無關》-王鎮海 及 楊鳴謙
展期: 27.10.2018 – 15.11.2018
開幕: 01.09.2018,晚上六時半至八時
地點: 灣仔軒尼斯道365-367號富德樓上樓
開放時間:中午十二時至晚上七時

展覽圖片(圖片由Phil Shek 拍攝):

圖片下載連結 to download photos: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cdAMbepso2PYQ1tNSfOn6RPYl_pznb7?usp=sharing